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老板小说 > 女频言情 > 明末:让你监国,你怎么登基了前文+后续

明末:让你监国,你怎么登基了前文+后续

救赎小艾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“这么说,你是洛阳那边逃难过来的?”“回大爷的话,小女子家在洛阳东面三十里外的镇子上,家中有几亩薄田,本可勉强糊口度日......谁料战事一来,小女子一家在路上走散,现在就只剩下我跟父亲,父亲还不幸染上风寒......”“我们已经好些天没吃东西了!要不是碰到大爷,恐怕小女子跟父亲只能饿死了......”客栈之中,李定国正与逃难的女子攀谈起来。女子一边说一边啜泣,那水灵的模样惹得李定国十分怜惜。他不仅主动派人帮女子在客栈安顿下来,还找来了大夫为其父诊治。“别叫我大爷!我可不是什么大爷......我跟你一样,也是穷苦百姓的孩子......”李定国说罢心中颇为感慨。当初要不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,他也不会加入流民的队伍,不会跟着大西军一起造反...

主角:陈新甲朱慈烺   更新:2025-03-29 14:06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新甲朱慈烺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明末:让你监国,你怎么登基了前文+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救赎小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这么说,你是洛阳那边逃难过来的?”“回大爷的话,小女子家在洛阳东面三十里外的镇子上,家中有几亩薄田,本可勉强糊口度日......谁料战事一来,小女子一家在路上走散,现在就只剩下我跟父亲,父亲还不幸染上风寒......”“我们已经好些天没吃东西了!要不是碰到大爷,恐怕小女子跟父亲只能饿死了......”客栈之中,李定国正与逃难的女子攀谈起来。女子一边说一边啜泣,那水灵的模样惹得李定国十分怜惜。他不仅主动派人帮女子在客栈安顿下来,还找来了大夫为其父诊治。“别叫我大爷!我可不是什么大爷......我跟你一样,也是穷苦百姓的孩子......”李定国说罢心中颇为感慨。当初要不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,他也不会加入流民的队伍,不会跟着大西军一起造反...

《明末:让你监国,你怎么登基了前文+后续》精彩片段

“这么说,你是洛阳那边逃难过来的?”
“回大爷的话,小女子家在洛阳东面三十里外的镇子上,家中有几亩薄田,本可勉强糊口度日......谁料战事一来,小女子一家在路上走散,现在就只剩下我跟父亲,父亲还不幸染上风寒......”
“我们已经好些天没吃东西了!要不是碰到大爷,恐怕小女子跟父亲只能饿死了......”
客栈之中,李定国正与逃难的女子攀谈起来。
女子一边说一边啜泣,那水灵的模样惹得李定国十分怜惜。他不仅主动派人帮女子在客栈安顿下来,还找来了大夫为其父诊治。
“别叫我大爷!我可不是什么大爷......我跟你一样,也是穷苦百姓的孩子......”
李定国说罢心中颇为感慨。
当初要不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,他也不会加入流民的队伍,不会跟着大西军一起造反四处流窜。
“这狗乱世!难呐!”
“都怪那遭瘟的皇帝,要不是他,世道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他娘的,他倒是享受到了,天天躺在皇宫里吃山珍海味就够了,晚上再抱着几个娘们儿睡觉......”
“那小日子可比我们这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哈哈强多了!老子当初但凡要有一口吃的,也不至于背井离乡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......”
李定国说着就悲伤起来,只不过一转头就看到满是诧异的女子,顿时就把自己的嘴巴给闭了起来。
这里可不是敢乱说的地方!
再怎么说现在也属于官军的地盘,万一不小心被人发觉自己的身份,恐怕自己这条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!
朝廷下发的通缉名单中,他李定国的脑袋虽不如义父张献忠那么值钱,却也还是能够排的上号的。
“爷,您放心吧!您是小女子跟父亲的救命恩人,从今以后小女子这条命就是您的了......”
“哎!别这样,我也没做什么事情!你可是还没出嫁的大姑娘,怎么能跟着我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面的......”
尽管李定国的话语中都是拒绝,可他的目光却在不住地打量着眼前的女子。
高鼻梁,瓜子脸,面若桃花......这些都还没什么,最吸引李定国的还是那浑圆的身段,哪怕穿着厚实的衣服,仍旧能够看出若隐若现的丰韵。
“娘说屁股大能生儿......这样的要是娶回家,我老李家的香火肯定会旺盛的......”
李定国越看越喜欢,到后面眼神都开始灼热起来。女子注意到他的目光,不由得羞涩起来,低着的脸颊都已然是一片绯红。
正在气氛暧昧起来之时,突然,一道声音传了过来。来人正是从医馆里请来治病的大夫。
“姑娘,你爹......他快不行了!”
“啊?父亲......”
女子尖叫着就朝客房那边跑去。
李定国站在原地愣了一下,也只是片刻,他就起身朝客房那边跟了过去。
另一张桌子前的几名手下起身跟随,才走没两步就被李定国叫住,“踏马的,老子去看老丈人,你们跟来做什么?”
“将军,您一个人去太危险了!”
“危险你大爷!咋滴?她一个弱女子还能把我给那啥了?”
手下面面相觑,只能任由李定国跟了进去。
眼看着女子就进了客房,李定国也掀开帘子闯入其中,可没想到,他才刚把身子探进去,两把绣春刀就架到了他的脖颈上。
“敢动一下就让你的脑袋搬家!”
客房之中,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带着两名番子等候已久。女子站在一旁沉默不语,她的父亲,也就是那个看起来要饿死的老头此时已经像没事人一样坐直了身子。
“玛德!中招了!”
“你们是什么人?”
李定国低声咒骂一句,朝着女子投去了怨恨的眼神。看完以后又将目光落到骆养性的身上。
骆养性也是一愣。
心中不由暗道,“这个乡巴佬连绣春刀都不认识?”
“我是何人现在你不必知道。”
“有人要见你,跟我们走一趟就是了!”
骆养性说完一挥手,没等李定国做出回应,旁边的番子吐出一道迷烟,李定国都没挣扎便很快一头栽倒下去。
“快,所有人都撤走。”
“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人护送到京师!”
“记住,哪怕我们都死了也不能让他出事!这是上面的命令......带不回他我们所有人都不用回去了!”
锦衣卫的效率还是相当高的,不多时他们的马车就出现在城外。
为了防止李定国的手下来追击,骆养性临走之前还派人去县衙报官,特地把大西军探子混入城内的消息给泄露出去。
“快。”
“把这包围起来,一个都不许逃走!”
一队官兵出现在客栈门口。
这一幕把李定国的两名手下都吓了一跳。
流贼出身的他们可不会隐藏,当即就掏出携带的兵器跟官兵干了起来。其中一人还冲一名年龄小的汉子喊话,“六子,这里我们先顶住,你快去通知将军!”
“好。”
被唤作六子的汉子很快进去转了一圈,可瞧了许久都不曾发现李定国的踪迹,六子见状只得焦急地大声喊了起来,“将军!将军!官差发现我们了......”
无人应答。
偌大的客栈仿佛没有一个人。
连之前的店家和跑堂的小二都一同消失了。
“糟!出事了!”
六子很快冲到大堂,同伴们见他独自一人出来都很惊讶,“六子,将军呢?”
“老二,我们被骗了!”
“快撤!”
围攻的官差越来越多,六子一行的死伤也越来越多。在一阵厮杀过后,最终只有六子一人在掩护下夺下一匹快马逃走。
“六子,回去告诉大王,让他屠了这狗地方替兄弟们报仇......”
————天色渐亮,一抹嫣红染透天际。
通往北直隶的官道上,一辆马车正加速朝京师狂奔而去。
在马车周围,还有十几名汉子骑着高头大马护卫左右。
骆养性和手下的十几名番子两天两夜没有闭眼,甚至连饭都没吃上一口。
在他们的连夜赶路下,目的地已经越来越近了!

“殿下,并非是臣所不愿,可国库里实在是没银子了.......边关的欠饷已拖欠三年之久,数目有九百多万两......此前松锦大战又耗费数百万的国帑,而今朝廷连官员们半年前的欠俸都未曾发放,哪里还有什么银子去干其他的事情?”
朝堂上,户部尚书陈演一阵哭诉。
陈演一哭诉,部分大臣也赶忙站出来附和。
“殿下,您刚刚监国,可能不知道我大明朝的财政状况......如今朝廷是真的没钱了!臣已经半年没见到俸禄了,若不是从亲族那里借来一些米粮,恐怕早就......”
“臣也是如此!不仅是臣,殿内的大多数朝臣同样如此!臣恳求殿下想办法发放几个月的俸禄,可以让臣等及家眷活下去......”
附和的大臣们一把鼻涕一把泪,甚至有不少人给朱慈烺跪下了。
朝堂很快陷入一片混乱。
看着眼前的一幕,朱慈烺顿感头疼无比。他可清楚不少臣子并不指望那点儿俸禄过活,如今摆出这样的姿态,主要还是为了给他看的。
此前崇祯可没少在朝堂上乞求大臣们捐款,如今这群大臣自然也怕他这个太子搞这样的骚操作!
“肃静!”
“诸位,孤知道你们确实不容易!可这一次的事情非同小可......孤近日收到消息,鞑子准备从大凌河一带入关袭扰我大明......”
“恐怕要不了两月时间,鞑子就会出现在我北直隶一带.......如今京城兵力空虚,若是不及早招募精锐之兵,届时鞑子南下北直隶又将如何自保?”
朱慈烺一说出这个消息,整个朝堂顿时轰动起来。
松锦大战这才过去半年不到,清军若是选择在两月后南下,以京营如今的兵力恐怕根本顶不住对方的袭扰。
届时必定是北直隶危急,京师之外一片生灵涂炭!
朱慈烺本以为自己讲完后朝臣们会有所响应,可等了好一阵,包括户部尚书陈演在内的大臣们都没有太大反应。
朱慈烺有些失去耐心。
“陈演,户部能筹措出多少银两?”
“请殿下恕罪,户部实在是没钱了!恐怕无法凑足殿下所需要的数目......”
“就不能想想办法吗?”
“若殿下认为臣办事不利,臣请辞户部尚书一职.......”
陈演十分硬气地摘掉乌纱帽放在地上,此举顿时引来群臣们的一阵侧目。
朱慈烺面色一凛,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场面!
“国难当头,你身为户部尚书,不思报国却只想着请辞......这就是你的为官之道吗?好,既然如此,那孤就准了你的请辞......”
“诸位爱卿,尔等可有退敌之策?”
朱慈烺又把目光看向其他朝臣。
好一阵,朝臣们面面相觑,鸦雀无声。
“退朝!”
朱慈烺冷冷地说了一句,便扔下大臣们起身离开。
局面比他想象的更加严峻。
朝堂上的不少臣子已经学会了明哲保身,若是想依靠他们做些事情恐怕不太现实!要想让自己的政令顺利执行,那么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班底。
如今朱慈烺身边缺的是知兵且忠心的人,幸好,他知道一个合适的人选就在身边。
————大理寺监牢。
昏暗的房间中充斥着一股腐臭的味道,最靠东侧的牢房中,孙传庭正一脸绝望地躺在稻草铺垫的木板床上。
曾经的他意气风发,可是皇帝亲自、任命的封疆大吏。在外手握重兵,擒灭“闯王”高迎祥,消灭十五股农民军,稳定了陕西的局面,可谓是功劳卓著。
而现在,他什么都没了,只不过是一个萎靡颓丧的中年男人。
崇祯十二年,孙传庭因被崇祯猜忌而下狱。
这一关就是三年,在这里,他度过了太多暗无天日的夜晚。孙传庭曾不断向崇祯请求饶恕,可惜,猜忌心重且记仇的崇祯压根儿没有放过他的想法。
“老天爷......难道我孙传庭下半辈子就要在牢里度过了吗?”
“大丈夫生来当纵横疆场为国建功,怎可被困于此苟延残喘?”
孙传庭嘴中有气无力地说着。
他的目光逐渐落到房梁上。
想到自己恐怕再无机会出去,想到自己的才能再无用武之地,孙传庭突然涌出一股决绝的勇气!于是他挣扎着爬起来,将自己腰上的布带取下。
“这样活着,还不如死了.......”
然而,就在孙传庭刚生出自缢的念头时,监牢的大门从外面打开。孙传庭听到一群狱卒起身叩拜的消息,紧跟着一道身影就出现在自己的牢房门前。
“快,把门打开。”
孙传庭的目光有些恍惚。
他并不认识朱慈烺。
在他的前半生里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剿贼的,对于朱慈烺这个东宫太子仅仅只是听说过而已!
“孙传庭!”
“你可知道孤是谁?”
牢门从外面打开,朱慈烺命贴身太监吴忠搬来椅子,他坐在孙传庭面前开始打量起这个传说中的男人。
《明史》有言:传庭死而明亡矣!
简单的一句话,已经足够说明孙传庭在明末这个特殊时期的份量!历史上的他并非没有机会彻底剿灭农民军,可惜碰到了崇祯这样急性子又多疑的君主。
而等到他死后,大明朝的最后一副“家当”也没了。
自此闯军一路北上,各地关隘守军望风而降,朝廷即便知道也再无任何可调之兵!
孙传庭呆呆地看着朱慈烺,迟疑了好几秒,直到察觉对方身上穿着龙袍之后,他昏花的老眼才逐渐清醒过来,“罪臣孙传庭叩见太子殿下!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“孤不跟你兜圈子,近日父皇病了,所以朝中军政之事暂由孤来负责!”
“孤想用你!却不知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
朱慈烺道。
孙传庭一听顿时激动起来,拱手便冲朱慈烺回应,“殿下,罪臣没有一日不想报效国家!而今殿下若能垂怜,罪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无怨言!”
孙传庭趴在地上磕头,迟迟没有起身。
好一阵,朱慈烺才开口,“孙传庭听旨!”
“孤决意调你为兵部尚书!全权负责京畿一带的防御之事!”
“孤收到消息,两月之后,鞑子将南下袭扰我大明北直隶。正值国家危急存亡之时,孤把如此重担托付于你,希望你不要让孤失望.......”

“臣以为,海禁既是我大明朝太祖所定之国策,那今日吾等应该遵从祖宗之法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也附议。”
令朱慈烺深感诧异的是,他本以为手下的六部大臣们会反对海禁政策。可事实与他猜测的相反,大臣们看起来对于海禁政策非常支持。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
朱慈烺知道,这些大臣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,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。
“臣反对。”
就在正殿内一片支持声的时候,一道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众官员的默契。
站出来之人头戴儒巾,身穿青色圆领袍,模样倒是周正,可年龄着实不大,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。他一开口顿时引来众人的注视,当一群六部高官注意到他时,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除了不屑还有惊讶。
不屑是因为从穿着来看此人不过是一名举人。要知道,此时东宫能进来参加小朝会的最低也是二品大员,一个小小的举人在他们面前连蝼蚁都不算。
惊讶则同样是因为他的身份!
太子殿下会让一个普通举人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吗?自然是不会的。
“说说,你为什么反对?”
朱慈烺饶有兴致地注视着他,此人正是朱慈烺派人从宁波找来的张煌言。此时的他刚考中举人不久,不过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,仅从资历来看的话,张煌言确实还比稚嫩。
不过,也正是因为年轻,才让朱慈烺看到了他身上的干劲儿!
“殿下,各位大人,小人家住宁波府,算是靠海之人,故有一些所见所闻......昔日隆庆年间朝廷开放海禁,沿海一带的商贾们得以顺利参与海上贸易,近乎三十年的时间里,沿海一带商贸之风大盛,往日的东洋人之患也彻底断绝......”
“吕宋岛以及东南诸国的商人不断往返于我大明之间,我大明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物远销海外,受到诸多国家的喜欢,我大明朝也因此从中获利颇多.....”
“若是小人没记错的话,当时每年仅是市舶司收上来的税银都有数十万两之巨......今时今日早已不同,祖宗之法固然重要,可也需要因时而变,如今国库空虚,民间商贸却无比繁荣,小人以为正是重开海禁之时......”
张煌言洋洋洒洒说了一堆。
然而六部大臣们对于他的话却是不屑一顾。
“荒谬!”
“祖宗之法断不可变!尔难道要陷殿下于不忠乎?”
“国库不足便掠之于商?此人所言简直谬论!”
对于六部大臣们的攻击,张煌言没有反驳,只是站在原地保持之前的姿态。
“臣以为此法可行。”
史可法继续站出来表态。
朱慈烺把目光看向内阁首辅蒋德璟,出声问道,“首辅如何看待此事?”
蒋德璟也是老狐狸,一看史可法跟张煌言便猜到这两人私下里肯定跟太子爷交流过。再一看今日这阵势,八成儿是太子爷故意试探六部成员的,为的恐怕就是将此事顺利推行下去,顺便再把不听话的人踢出太子的班底。
“臣以为此计可行。”
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。
“如此甚好!”
“孤也认同张煌言与史可法所说。”
朱慈烺正色道,“孤决定即日起设立海关衙门,由张煌言担任第一任海关总长。此部门独立于六部之外,总长授正二品,有任何事情可直接与孤汇报!”
“朝廷在四地设置港口,分别是广州、福建厦门、浙江宁波以及江苏松江!”
“至于具体的章程,张煌言,你跟史可法一同拟个折子递上来......日后海关所收之税,一半入孤的内帑,一半则进入户部的账目......”
“嗯?”
朱慈烺这话把蒋德璟等内阁臣子们吓了一跳。
海关税银入太子的内帑?
皇帝可是还没死呢!哪怕躺在床上不能动弹,可理论上这些钱也是必须要进皇帝腰包的啊!太子如今当着众人的面敢这么说,实在是有些大胆。
朱慈烺仿佛没注意到众人的表情一般,只是吩咐内阁尽快协助将此事办成。
尽管作为太子的他看起来身份尊贵,可朱慈烺也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无人可用。崇祯帝不是没给他指派老师,可那些人要不太老,要不不堪大用。
放在太平年间当然是可用的,可明末这样的乱局显然就不太够了!
即便他拥有一些后世目光,可也没办法一下子把内阁及六部的人全换了!朝廷需要官员们去办事,短时间内更换大批官员只会影响到朝政的运作。
而如今的大明朝,在这一方面需要的反倒是稳定。
小朝会刚开始不久,朱慈烺本打算去京营转转。可还没等他走出宫门,一道身影就出现在他的面前。来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。
在朱慈烺给他爵位之后,骆养性已经成了朱慈烺的忠实拥趸。
毕竟,太子爷可是说话算话的,这一点比起崇祯可强太多了!若是在崇祯的手上,骆养性恐怕再混几十年都没可能拿到爵位!
“殿下,边关那边有消息。”
骆养性将手中纸条递给朱慈烺。
自松锦大战结束之后,明朝在关外的经营全线溃败,大片地方被清军占据,留在明廷手中的仅仅只有山海关这些地方。
尽管关外已成清廷的地盘,可留在这里的明廷细作却不在少数。
尤其是此前没能及时撤离的锦衣卫,也在上面的授意下继续潜伏,并且开始密切关注起清军的动向。这一次的消息便是关外的锦衣卫冒死送进来的。
朱慈烺打开纸条,片刻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。
“鞑子的动作这么快吗?”
“来人!传旨,让孙传庭到东宫来,快!”
片刻之后,守在东宫的朱慈烺终于等到匆匆赶来的孙传庭。
“殿下。”
“伯雅,锦衣卫从关外传来消息,鞑子的大批兵马已经在朝西面移动。看样子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南下了,说不定比我们预想中的时间还要提前......”

京营。
自从朱慈烺给士兵们发完第一个月的饷银以后,整个营地里的士气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涨。
伙食的提升也进一步让士兵们的体魄有了明显的改变。
军中一日三练,早晨会进行耐力训练,中午则进行战阵配合,到下午开始教授军中搏杀技术。这还仅仅只是步卒们,骑兵营跟火枪营则有其他的训练项目。
“感觉如何?”
中午时分,朱慈烺带着李定国在营地转了一圈。
“还行!”
李定国淡淡地点点头。
“哦?这么说你们大西军比这还厉害?”
“比别的我不敢说,比不怕死的话我们大西军精锐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!殿下的兵马看起来很强!可大多都是新兵,一看就没上过战场......真要是打逆风仗的话,恐怕是打不了的......”
“大西军就能打逆风仗吗?”
“我大西军将星如云,打的逆风仗多了去了.......”
李定国说着一脸自豪。
朱慈烺等的就是他这句话!
“既是如此,不如你把你的兄弟们都叫过来.......孤向你保证,只要他们肯为朝廷效力,那么来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.......”
一听到朱慈烺这话,李定国知道自己说漏嘴了!赶忙笑着摆手,“殿下.......其实是我说错了!大西军能打的没几个,我刚刚那是吹牛呢!”
“是吗?”
朱慈烺忽然压低声音问,“你是说孙可望、刘文秀、艾能奇不行?”
李定国脸上出现从未有过的惊骇。
大西军可不止这几个将领,但确实是这几人最有本事。他知道朝廷对大西军有所了解,可他不知道太子殿下竟然也会对大西军内部这么了解!
一时间,李定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“殿下。”
正在两人交谈之际,穿着铠甲的孙传庭看到了朱慈烺。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,孙传庭已经成为了朱慈烺的铁杆嫡系,两人的关系也变得非比寻常。
朝着朱慈烺行礼之后,孙传庭下意识瞟了一眼朱慈烺身边的李定国。
“怎么这人看起来有些眼熟?”
孙传庭心道。
“伯雅!军中的午饭好了吗?”
“若是好了,孤中午就在军营中吃了......”
“殿下来的正是时候!”
孙传庭一边带路一边说,“军中今日正要加餐......”
朱慈烺一行朝着吃饭的地方赶了过去。
朱慈烺人才刚到,营地里的士兵们就跟他打起了招呼。
“小的参见太子爷!”
“史老大,最近军中伙食如何?可吃得惯?”
“回太子爷的话,营地里伙食不错,小的都吃胖了......前两日休假回家我娘都快不认识我了......”
“你娘不认识没关系,你老婆认得就行!哈哈哈......”
朱慈烺的几句戏言,惹得一旁的大头兵们哈哈大笑。
李定国看着这一切都有些傻眼!
“太子爷在军中的威望这么高吗?”
李定国常年在行伍中,他知道大头兵们真正拥戴将领的时候是什么样的!所以,见到这些士兵们的模样,李定国不由得对朱慈烺产生了新的认知。
很快饭菜端到桌上。
“猪肉炖粉条?”
看着端上来的饭菜时,李定国又傻了,“特码的明军吃这么好?这伙食比太子吃的都强多了,好歹有肉啊!有油水吃了就有力气......”
——朝霞渐起,天空愈发明亮,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东宫正殿的石梯上。此时朱漆门内,六部主管与内阁大臣全都在此。
这是朱慈烺专门设立的小朝会。
尽管距离龙椅不过咫尺之遥,可如今的他还不是名义上的皇帝,乾清宫依然是崇祯的地盘。
所以他只能把小朝会的地点放到东宫这边。
朝会开始,一道人影从队伍中站出。
“殿下,臣有本奏!”
说话的人是刚调任到京师的史可法,作为明末历史上最著名的文臣之一,史可法最引人称道的无疑是他的气节。
宁死不屈,哪怕高官厚禄放在眼前也绝不背弃自己的忠诚与信仰。
这样的人世间少有!
这才是士大夫的风骨!
不过,撇开忠心与气节来看,史可法在能力上,尤其是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上就显得很是平庸。
历史上江北四镇完全可以出兵占领河南与山东,趁着两地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去经营一下,但史可法没有这样干。
不仅如此,史可法还在弘光帝朱由崧登基之前被迫搞了一个“福潞之争”,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还在党争内斗,不得不说这一点是极其愚蠢的。
后来江北四镇之一的兴平伯高杰被害,高杰妻子邢氏害怕高杰儿子震慑不住高杰部将,于是想让其子拜史可法为干爹!
这对于当时的南明小朝廷而言可是绝佳机会!
本来四镇兵马都是不听朝廷的,此时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收服高杰余部人马,这对于没有嫡系兵马的南明小朝廷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。
然而,史可法拒绝了!
理由是史可法认为高杰乃“流贼”出身,而他自己爱惜羽毛,不想因此跟流贼扯上一点关系.......结果,高杰部众得知此事以后纷纷失望透顶,没过多久就渡过淮河投降清军去了!
种种事迹,证明了史可法的能力是不足以挽救明末危局的!
所以,朱慈烺在调任他之前也早就想过,史可法这样的人忠心可用,放他处理内政断然是不成问题的,可绝不能让他染指军权,他的能力匹配不了。
“准奏!!”
坐在上方的朱慈烺回道。
“臣来京师前一直都在南直隶,发现如今沿海一带的商贾越来越多,与之相关的贸易也逐日增加......臣以为,而今朝局艰难,是否可以开放海禁鼓励民间商贸?如此一来,也可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.......“史可法道。
他一开口,六部的大臣们皆面面相觑。
海禁可不是什么小事情!
事实上,对于大明朝而言,海禁可一直都是朝廷重视的问题。
从太祖朱元璋开始,海禁政策都是断断续续的,再到嘉靖时期,沿海一带因海禁问题海盗肆虐,后来好不容易剿灭了那些人,朝廷却依然没有放开还海禁的态度。
朱慈烺没有着急回答史可法的问题,而是看着六部和内阁的官员们缓缓开口,“诸位爱卿怎么看待这件事情?”
“来吧!都说一说!”

“太子爷,此番清查范氏商行一事臣已办妥!被诛者达数百人,抄家所得财产约一百六十多万两......您之前吩咐过,不宜扩大事端,因此臣只把稽查范围放到了范氏身上......”
东宫。
风尘仆仆从晋地赶回来的孙传庭第一时间入宫向朱慈烺汇报战果。
“一百六十多万两?倒是能够顶一阵子了......”
“爱卿辛苦了!”
“孤本想给你放个假休息一下的,可如今朝局危急,孤和你身上的担子都很重.......这些钱你拿出六十万两放到孤的小金库吧!其余的全部用作新军招募跟京畿防御.......”
“臣不辛苦!若不是殿下愿意让臣戴罪立功,恐怕臣现在还在大理寺的监牢.......请殿下放心!有了这些钱,此番鞑子南下朝廷便有了应对的能力.......”
孙传庭交代完以后很快离开。
朱慈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犹豫再三,还是没有把另外一件事情交代下来。
稽查商贾走私一事只能管得了一时,可朝廷的税收依然是个大问题。如今征收农税已然是不可行的,所以,必须建立起一个部门去征收商税。
清朝的国库一度只剩下十万两存银,可最终硬是靠着一个海关衙门续命了几十年。若是大明开放海禁鼓励商贸,再将税银给征收上来,那么朝廷的国库还会空虚吗?
孙传庭是个能做实事的臣子,能文能武,还非常忠诚,将他放到海关衙门去肯定能行,可这对于朱慈烺而言实在是太屈才了!
“该用谁呢?”
朱慈烺一时间陷入沉思中。
作为穿越者,他拥有其他人看不到的上帝视角,也自然知道一些现阶段可以任用的人才!
“对了,张煌言现在在哪里?”
朱慈烺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人,“我没记错的话,现在的张煌言应该也就二十几岁,似乎刚考中举人没多久......”
朱慈烺所说的张煌言在明末历史上可是有名的忠臣。
他跟岳飞、于谦被称为“西湖三杰”。
其人在明朝灭亡后坚持扛清二十多年。
他做过南明小朝廷的兵部尚书,数次率兵由长江进攻南京打击清军。顺治十六年更是与郑成功一同分兵北征,差一点儿就能夺回大明的半壁江山。
可惜最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,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害死,孤立无援的张煌言最终心灰意冷,于康熙三年九月在杭州不幸遇害。
“吴忠!”
“派人快马去宁波找一个叫张煌言的举人!孤要见他!让他火速入京!”
乾清宫。
这一日阳光明媚,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到暖阁之中。躺在玉榻上的崇祯帝看起来面色还算红润,在王承恩服侍他吃下一点稀粥之后,崇祯帝便让王承恩把自己推到窗户前晒晒太阳。
“王大伴,近来烺儿可还好?朝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?”
崇祯帝用虚弱的声音开口问道。
“皇爷,您放心!太子爷挺好的!朝中也没什么事情......关内关外这些时日还算消停!您别想那么多,安心休养就好了.......”
王承恩可不敢把鞑子南下的事情说出来,更不敢提及朱慈烺做的那些事情。
“你之前说的事情.....朕想过了!”
“国库空虚,烺儿手里又没钱,百官们恐怕不会听烺儿的.......朕这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,万一好不了,朕这个当父皇的必须为烺儿铺路才行......”
“大伴,朕的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?”
“回皇爷的话,您的内帑还有七十多万两。”
“赶明儿你去一趟,从中调拨二十万两送到东宫那边去吧!告诉烺儿,先把百官们的欠俸发一些下去吧!”
“奴婢知道了!”
就在两人正聊着的时候,一道熟悉的身影走进暖阁。
来人正是崇祯帝的妻子周皇后。
“皇上,你今儿感觉怎么样?”
“朕能怎么样?还不是这个老样子......”
周皇后见到崇祯面色还算不错,脸色也稍显欣慰。
“臣妾刚刚听您说到东宫......可是烺儿那边出了什么事情?”
“之前王大伴说大臣们跟烺儿哭穷,朕念着烺儿年龄小不容易,所以从内帑中调拨了二十万两让烺儿给大臣们发俸禄......”
“皇上,您还不知道吗?烺儿最近让孙传庭去稽查走私一事,听说抄家抄到了一百多万两,您那点儿银子现在恐怕是用不着了.......”
周皇后跟崇祯感情一向很好,因此私下里说话也就随意一些。
可她全然没想到的是,在她说出这话之时,崇祯身旁的王承恩一个劲儿地冲他摇头眨眼间。等到周皇后说完,崇祯帝原本还算暖和的脸色马上严肃起来。
“什么?”
崇祯帝下意识挣扎着爬起来,可他的半边身子根本动不了。
“咳咳咳......谁让烺儿这么干的?”
“王承恩,你这狗奴才.......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瞒着朕.......”
崇祯帝一怒,王承恩吓得赶忙跪地磕头。
周皇后也被崇祯的样子吓到了。
她一时间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。
“整个朝廷都知道晋商跟关外的鞑子有染,难道你们以为朕不知道?可你们知道这背后的事情有多复杂?”
“晋商、边军、勋贵.......就连朝中的大臣......哪一个跟这件事情脱得了干系?”
崇祯越说越激动,“当年皇兄在位时就打算派人彻查这件事情,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.......你们难道就没想过......皇兄身边那么多人看着,如何会在游船时不小心落水......”
崇祯帝所说之人正是他的兄长天启皇帝朱由校。
当年朱由校在游船时不小心溺水,尽管后来被救起,却不小心落下病根。从此以后,朱由校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,直到两年以后突然病重一命呜呼。
“烺儿糊涂啊!”
崇祯一口气没上来,在喊出这句话以后便一下栽倒过去。
周皇后跟王承恩吓坏了。
周皇后抱住崇祯不敢撒手,王承恩则是急得连爬带滚出去派人找御医。
“皇后。”
正在周皇后慌乱之时,崇祯又慢慢苏醒过来。
“朕现在什么都做不了.......你得帮朕照看好烺儿.......”
“从今天起,烺儿的膳食必须由你亲自过问,御膳间的那些人也都找你最信任的.......切莫不敢让外人混了进来......”
“烺儿这一次闯了大锅,若是有人图谋不轨,这江山恐怕就要葬送在我们手上了......”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